从中国公布的11月出口数据中不难看出,这一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需求国正通过出口“过剩产能”的方式解决前述全球性问题,但显然此举“治标不治本”,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跌向十六年来最低水平。
中国海关总署周二公布数据显示,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.16万亿元,同比下降4.5%,其中出口下降3.7%,进口下降5.6%,贸易顺差扩大2%。
进出口贸易规模下降已不是什么新颖之事,此处要重点提及的是出口中一些大幅增的品种,如11月钢铁出口大增21.7%,11月成品油净出口升至222万吨的历史新高,较10月增长77%。铝出口也大涨37%,创出历史第二高水平。
不难看出,上述列举的品种均与国内产能过剩行业相关,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,冶炼厂、炼油厂、钢铁厂以及相关矿业企业产量过剩,国内无法消化,开始向海外市场输出。
然而,大宗商品价格自由落体式下坠之时,中国加速出口“过剩产能”,这股洪流已对大宗商品市场形成了进一步冲击。
NH投资及证券公司大宗商品分析师Kang YooJin表示,“随着中国艰难对付基本金属、钢铁和油品的供应过剩,令全球大宗商品生产商处于不利境地。大宗商品过剩已成为中国真正的痛楚,为了缓解过剩,中国正在增加出口。”
数据显示,今年前11个月,中国钢铁出口量增加了22%,至1.017亿吨。中国的出口量超过了除日本以外任何国家的钢铁总产量。
今年中国钢铁出口量达到了逾1亿吨的创纪录水平,表明中国依靠全球销售来帮助消化过剩产能。
从钢铁到铝,中国加工原材料的出口量不断上升,帮助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跌至近十年最低水平,打压了全球矿商和钢铁生产商的股价。
同时中国也遭遇了一系列贸易相关的指责,例如印度第三大钢铁厂商JSWSteel批评中国企业因补贴可以出口廉价钢铁有失公平,中方则表示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。
没有多久以前,观察家对中国奇迹般的经济惊人的物质制造力还兴奋不已。某报纸曾计算,中国两年制造的水泥比美国整个20世纪制造的还多。
如今,两位数的经济增速已经不再,许多基础行业出现大规模过剩产能。随着越来越多的过剩产能盯上国外,从世界市场上寻找出路,看上去很可能引起激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应。
据英国《经济学人》称,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钢铁了。中国的年产量约占世界16亿吨年产量的一半。瑞士银行的分析师估算,今年的产量会比消耗量多4.41亿吨。
一项调查估算,受价格下跌影响,中国101家大型钢铁企业今年前10个月大约亏损110亿美元,大约是去年利润的两倍。不出所料,它们开始不惜蚀本也要设法将多余的产品向外输出。
美国钢铁行业的游说力量已经开始大声疾呼,要求采取行动制止他们认为的非法倾销补贴产品的行为。
在欧洲,一个身处减产与关闭潮的行业正敦促欧盟委员会不要给予中国“市场经济”地位,这个法律定位会让各国更加难以抑制中国产品进口。
但是中国财政部表示,将把钢坯的出口关税从25%下调至20%。
“在外部经济环境比较低迷的情况下,这些措施旨在消化国内过剩产能,增加国外需求。”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蒋震说。
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此表示,调整出口关税最直接的就是降低供给成本,让利给企业,让企业更加积极地加入到出口竞争的行列中去。
种种迹象表明,中国在下很大一盘棋,一场贸易战也许正在酝酿,冲在最前面的就是钢铁行业。
国际投行:中国钢铁厂宁可亏钱也不愿减产
来自中国的出口伴随全球性的供给过剩,大宗商品价格已跌至十六年来最低水平。同时中国也遭遇了一系列贸易相关的指责,例如印度第三大钢铁厂商JSWSteel批评中国企业因补贴可以出口廉价钢铁有失公平,中方则表示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。
当前中国钢铁厂处理过剩产能的作法,是不计盈亏、低价销往国外。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1~11月,中国钢铁出口大增22%至1亿吨,为历史上首次年度突破1亿吨,平均每吨售价570美元。
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、出清旧产能之际,但由于中国钢铁和油企大多具有国企性质,汇丰分析师ChrisChen等人报告指出,维持社会稳定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最大阻碍。
麦格理此前表示,中国地方钢铁厂宁可亏钱,也不愿减产。该行称,关闭钢铁厂产能极为困难;首先,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就业和税收,不许钢铁厂关门。
其次,银行要求钢铁厂维持营运,以免需认列大笔坏帐。再来,钢铁厂也担心流失市场份额,害怕一旦停止产出,之后要重启生产代价较大。种种因素导致中国钢铁行业陷入“囚徒困境”,产能迟迟无法缩减。
中国钢铁的生产量占到全球一半,今年尽管中国减少了5000万吨的钢铁产能,但仅占国内总产能的4%。汇丰估计,明年中国需要再减少1.2亿~1.6亿吨的钢铁产能,产能利用率才能回到较为健康的80%左右。